麻花星空mv

教务信息
首页 /  学院信息 /  教务信息 /  正文

2018年管理学院研究生暑期学校课程之“计量经济学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进阶)”——做有价值的研究

编辑者:曹丽娜 | 发布时间:2018-07-31


在暑期课程即将接近尾声之时,我们迎来了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商学院信息系统和金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ISR高级主编——郑志强老师。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想必UT Dallas 24顶级期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郑老师恰恰是该学校的终身教授,同时也是几十篇顶刊的发表者,仅仅这几个头衔就已经让我们这些学术小白们对这门课程充满了期待。

在课程伊始郑老师并未对我们进行方法论的“狂轰滥炸”,他指出,方法只是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研究意义才是重中之重。郑老师高空建瓴,向我们抛出了目前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才能让研究变得有意义?如今很多人仅仅是为了发paper而写paper,那些能发表出来的往往并不是因为研究问题非常有趣或极具现实价值,而是视角非常狭隘,却能把问题抹的非常圆滑,让评阅人无从下手,挑不出任何毛病的文章。郑老师列举了一些非常现实的事例,如徐淑英教授呼吁商学院教授不要躲在象牙塔,国外的tenure track制度使得年轻人在得到教职之前难以发挥才能等;深入剖析了目前学术界的发展现状和信息系统领域的竞争情况,同时向我们分享他所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总之,创造有用且可靠的知识才应该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经过上午的深刻反思,当天下午的课程主题就是“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研究”。郑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研究领域,分别是HRTech、金融诈骗监控、医疗政策评估和ICO评估。在讲HRTech时,郑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一位博士生——50多岁的Jayarajan Samuel的故事。由于年纪问题,Samuel申请PHD屡屡被拒,但后来他所做出来的研究成果却对公司贡献巨大,爱立信公司使用该研究模型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每年降低超过100万美元的成本支出。郑老师用这个例子鼓励我们:和他的博士生相比我们都更有时间、更有精力,也更有机会、更应该做出好的研究。随后郑老师又着眼到具体细节,向我们介绍如何做出可靠的研究。他指出,站在评审人的角度,论文被拒的原因主要是研究贡献不足,而研究贡献来源于新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或有实践意义的研究结论,同时详细介绍如何才能找到新的问题等。最后再次鼓励我们不要把研究看成多么困难的事情,做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你会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1F360


第二天下午,郑老师就向我们具体讲解了有关方法论的内容。他首先对计量经济学中需要用到的各类方法和经常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整体概述,并对大家不熟悉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接着通过一些生动的现实事例解释为什么在大数据时代,研究中会出现因果关系的纰漏。在讲解常见的数据分析漏洞时,以韩寒“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为例,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形象的讲解了他这个论点中存在的测量误差、自选择偏差、遗漏变量偏差等。他指出想要把实证分析做的严谨,必须要解决“内生性”和“可识别”这两大难题,通过对数据、模型和研究方法这叁个不同层面内容的详细分析,使同学们提升了对计量方法的整体理解程度。最后告诫我们必须掌握的几种解决办法:实验、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实验。

第叁天上午,郑老师以自己的两篇文章为例,分别是Modeling Muti-channel Advertising Attribution across CompetitorsCollaboration in Workforce Management: Efficient or Effective,详细介绍了工具变量法和DID双重差分法的实际应用问题。在讲解第一篇文章时,他指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必须能够解决公司的痛点。通过层层抽丝剥茧,启发大家的思维,分析在哪些方面可能会产生内生性问题,并引导大家思考如何才能找出更好的工具变量,最后向我们分享了找工具变量的小窍门。第二篇文章是有关人力资源科技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解决人员分配问题,郑老师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新系统,并利用DID的方法验证了该系统对公司的巨大贡献,在讲解过程中他详细分析了DID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最后总结说DID方法不是万能的,警示大家在研究中一定要随时随地拷问自己,不能生搬硬套方法。


1FD96


最后一堂课应大家要求,郑老师讲解了目前非常前沿的研究问题——机器学习。他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方法和计量方法在目的、方法层面的不同之处,随后通过具体的事例总结如何才能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并向我们分享了几篇机器学习领域的文章,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和我们共同探讨了携程前任CEO梁建章在Stanford读博期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文章,要求大家利用网上的公开数据尝试去复制该研究结果,通过自己的动手尝试切身感受顶级期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短短两天半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郑老师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坦诚幽默的课堂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满满当当的学习内容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对于计量方法的整体脉络和系统知识,同时也升华了自己对研究的认知和思考。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端正研究态度,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多与业界人士沟通交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在学术道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注:作者系我院管理科学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