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星空mv

党建思政
首页 /  学院信息 /  党建思政 /  正文

实践在路上触非遗所思,厦门大学“仲厦梦”实践队走进福建省闽西汉剧传习中心

编辑者: | 发布时间:2016-08-15

实践在路上触非遗所思,厦门大学“仲厦梦”实践队走进福建省闽西汉剧传习中心

发布者:wuguangxi 发布时间:2016-08-15 16:25:00 浏览数: 次 [ ]



闻汉剧圆润青苍,独特一方唱腔。

何惧他金戈铁马,自有水袖来挡。

——闽西汉剧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原来称为乱弹,20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20世纪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而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乐器演奏而得名。闽西汉剧和十番音乐的关系概括来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闽西汉剧是十番音乐的主要传习载体。

为了解闽西汉剧与十番音乐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加强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2016729日上午,麻花星空mv“仲厦梦”实践队一行10人走进龙岩闽西汉剧传习中心实地采访,一探闽西汉剧与十番音乐之道。

在龙岩市闽西汉剧传习中心,传习中心主任刘主任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取闲暇时间与同学们进行了长达一上午的亲切交流。林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闽西汉剧和十番音乐的历史渊源、百年发展、闽西汉剧特色的基本情况,就目前传承概况、政府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一一进行深度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不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专项基金都给予了闽西汉剧和十番音乐保护和传承的大力支持。

刘主任表示,在全面扶持龙岩文化建设的召唤下,目前闽西汉剧在龙岩市以及周边辐射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总体态势良好,专业团队两支,业余团队十多支。

在人才培养方面,刘主任表示闽西汉剧传习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于2007年已经开始实施,闽西汉剧传习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四加二”人才培养计划——将招收来的学生送往北京上海接受四年培训,学生们通过四年的培养用京剧打基础,学习基本功唱练做打,最后两年回到龙岩汉剧传习中心实习,成为闽西汉剧传承保护的生力军,为闽西汉剧输入新生血液。

当实践队队员们提出汉剧属于地方剧种,送学员去外地学习会不会出现与闽西汉剧脱离的状况的疑问时,刘主任回答到,之所以把学员送到北上培训就是本地教学能力不足,送他们去接受更好的学习资源学习。我们了解到,传习中心和高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和配合——高校除了教授通用的大学表演理论,还开设地方班专业,专门聘请地方专家进行地方剧种教学。另外,除了舞台表演方面的人才培养,近几年来传习中心也在有针对性的在找一些苗子培养如编剧、舞美等方面的人才,并从中期规划角度慢慢完善队伍建设。目前第一批采用“四加二”模式培养的学生已于今年顺利毕业。

在观众培养方面,汉剧传习中心开办进校园进社区、每周向市民免费提供戏剧欣赏等活动,叁年来总体成效较好。在政府政策方面,全面扶持龙岩文化建设的提出,让闽西汉剧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春天。以2012年为例,市政府实行特殊政策,一次性增加市汉剧团6个用编指标,用于招聘艺术学校汉剧毕业生;一次性拨款市汉剧团15万元,用于戏剧服装的更新;每年拨款龙岩艺校20万元,用于培养20名汉剧大专毕业生,在龙岩艺校完成叁年基础学习任务后,又送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市汉剧团叁年来每年投入近5万元返聘6名离退休老艺人回团,分行当专门辅导年轻演员。目前市政府高度重视闽西汉剧与十番音乐的留存发展情况,正在为闽西汉剧传习中心重新选址争取更大场地,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闽西汉剧。

闽西汉剧与十番音乐是中国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我们相信在未来,在政府、传习单位还有社会群众多方努力下,文化保护事业将蒸蒸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保存本真,闽西汉剧与十番音乐正朝一个积极的方向蓬勃发展,不断焕发着它独特的生命力。

在旅程结束之后,厦门大学“仲厦梦”实践队的队员积极整理资料,将一路深入走访福建省厦门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龙岩市十多项非物质遗产后的所思所感写成实践报告,通过精心编写文案、设计排版制作成“非遗所思|守艺”系列推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了广泛宣传,目前已取得了喜人的宣传成效。

当代大学生应主动肩负历史责任,帮助闽西汉剧与十番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曲升平颂雅声,适逢盛世,古老的雅声当再颂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