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旅游 共创美好生活
2020第叁届“旅游叁十人论坛”圆满落幕
11月21-22日,2020第叁届“旅游叁十人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国外旅游行业的顶尖专家齐聚鹭岛,带来了紧扣时代的精彩演讲,同时以圆桌会议的形式论剑厦大,探索旅游前沿理论,推动中国旅游业创新实践。
据悉,这是“旅游叁十人论坛”第叁年在厦门举办,该论坛由厦门大学主办,麻花星空mv和厦门大学社科处承办,正方达旅游咨询公司协办,旨在打造旅游界的高端论坛,为旅游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贡献力量。今年的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17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叁位外籍专家以及两位来自台湾的专家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带来精彩演讲。不仅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到场参会,还采取了网络直播的形式向无法亲临现场的业界人士直播论坛盛况。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447](/__local/5/B6/20/BDA4BEDBF83698D5A2E3BB48903_50A8D5C4_13B1F.jpg)
聚焦美好生活 引领行业风向
在论坛的主题选择上,本届论坛并没有关注时下讨论最多的对于疫情对于旅游行业影响的相关话题,而是选择美好生活作为研讨的主要方向。对此,论坛组委会表示,时下对于疫情的讨论太多,我们不应只关注眼前的困难,而是要关注旅游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以及旅游如何造福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才能真正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厦门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建发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提到,国内旅游业已逐渐走出疫情阴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如“家庭团聚式出游”规模升级、低线旅游市场增长加速、高星级酒店成为“旅游新目的地”等新的发展趋势。这正是本届“旅游叁十人”论坛的主题:“旅游·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吴立官也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准确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156](/__local/3/59/32/EC3ADD59B64F7A496D088ED33D8_7D2A6A17_185BB.jpg)
线上旅游不是旅游 好看好玩才能赚钱
为期两天的论坛中,17位专家学者围绕“旅游·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带来精彩的主题演讲。现场和线上的观众积极参与,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此,论坛增加了互动问答环节,与会专家针对这些问题发表了精彩的言论。
对于观众提出的对于线上旅游和云旅游的问题,林璧属教授认为线上旅游不是旅游,只能作为旅游的宣传方式。吴必虎教授补充了林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旅游的本质在于游历,工业革命前为了获得更多的空间而出游,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更多的体验而到当地去,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才是真正的游历,只有发生空间位移才是真正的旅游。王德刚教授进一步指出“云旅游”其实是“反旅游”。在回答线上网友对于旅游投资方向的选择时,林璧属教授认为只有“好看、好玩、好吃、好住”的项目才是值得投资的旅游项目。
![](/__local/C/F2/65/60C26FBB5AAEB4461F13C7C1035_08470F8C_1EB5D.jpg)
精彩论点指导实践 成果发布值得期待
在22日上午举行的圆桌讨论环节,来到现场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就“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独特性与体验价值”、“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与旅游质量”、“旅游服务价值与旅游从业人员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也来到现场,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当天下午的活动环节中,“旅游叁十人论坛”秘书长林璧属教授发布了圆桌论坛的讨论成果。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833](/__local/5/CB/5E/BF4E869E88A477BBF8D740A7B03_474113D3_16D24.jpg)
据悉,除了将每届论坛的精彩言论通过公众号发布,“旅游叁十人论坛”秘书处还将把论坛专家的精彩言论集结成书,前两届论坛的学术成果正在出版环节中,不久将面世。
闭幕式环节中,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桂林表示,本次论坛有很多的创新和拓展,在专家的邀请上有本土的专家和台湾的专家也有国外的专家,论坛形式既有线下的论坛也有线上的直播,既有专家的演讲也有圆桌讨论。本次论坛主题现实而鲜明,内容丰富而厚实,观点新颖而独到,形式多元而创新,论坛成果必将成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期待明年的“旅游叁十人论坛”更加精彩。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815](/__local/E/E1/68/DEA458453671274E8B75E30C74A_1B9EDC06_1C102.jpg)
附:专家论点
旅游强国进程中的理论建设与文化自信
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旅游强国进程中的理论建设与文化自信要分为人民性、实践性和国际性叁方面:要深入旅游产业实践第一线,到人民中间去;在市场难点和行业痛点上发声,从丰富实践中挖掘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 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围绕世界旅游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提出中国理念、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238](/__local/2/C2/5B/D487CDB81F138555A78006731ED_2AC857D8_11F04.jpg)
“美好生活”与”过度旅游”
张广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美好生活之所以成为国际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旅游在过去是“艰苦”的,属于少数人的,在现在是“享受的”、“创造幸福”的。而“过度旅游”在经历了叁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已经不应再被视为一个旅游问题或城市问题,而是一个城市背景下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同时做好“疫情常态”准备,用新时代“美好生活”理念与政策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227](/__local/7/FE/D9/1600F07664F67DA1159A7BB385E_2A760407_11673.jpg)
目的地品牌资产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融合
William Gartner(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所谈论的是谁的美好生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综合性测量指标,可以通过叁组公式分别针对计算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变量,既明晰了通过品牌带来的经济回报,也回应了学术界提出的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担忧。
![](/__local/2/7E/66/A1FDA9941635ABBBE6D743CA942_CAA43158_BB6EB.png)
幸福如何作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测量指标
Bryan Smale(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娱乐与休闲系教授)
经济指标和就业率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们生活质量情况,要发挥旅游对人民生活质量的作用,积极的旅游体验促进生活质量:通过关注人们在乎的方面,找到人们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324](/__local/F/45/38/DC17B97F9C613BA216F7691818E_0143A9AE_11C90.jpg)
旅游如何带来快乐和幸福
Noel Scott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阳光海岸大学教授)
多数健康旅游是暂时性享乐旅游,只带来短期福利,改善人们生活需产生长期影响。但旅游经历通过提高专注力能带来长期性转变,关键在于对环境的感知。所以我们要研究认知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借此帮助发展这些体验,才能做到通过旅游提升快乐和幸福。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312](/__local/1/10/10/031227846672F8EFC4ED5075663_EF1A1BB4_11473.jpg)
观光旅游转型度假旅游:供给侧规划与用地政策创新
吴必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需要先“有地”,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度假需求;需摒弃短缺经济时期建构的供给政策,意识到产物升级必须去地产化和去门票经济,不能将度假产物妖魔化,需要考虑满足第二住宅需求;要重新设计新政策,国有投资和民营服务齐头并进,将旅游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旅游产物供给能力。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219](/__local/9/49/8C/D7903AD2889F8084B8B21DC9FBF_CDA3FB6E_10A87.jpg)
美好生活与四概念之辨
谢彦君(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关乎美好生活的阶层立场包括国家、专业及多元相关利益者间博弈,我们要通过城市与乡村旅游,实现美好生活,其中城市旅游的实现,关键在位格的提升(性格+风格+品格=位格)。
![13250614389308144](/__local/8/AE/EF/9CED25B12DC11CBD1BC6A4875D8_56FA76D2_FEB0.jpg)
旅游影响之显性与隐性:基于STSA的叁维评价
刘静艳(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根据旅游的显性和隐形影响,我们要构建可持续旅游卫星账户(STSA): 可持续在理论上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在实践上关注应用的可持续;STSA将从显性的旅游经济影响和隐形的旅游社会和旅游环境影响叁个维度对旅游影响进行综合测度。但在实践当中也发现了一些研究缺口,有待解决。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443](/__local/8/18/8D/07FCE2229C1DD55C355C5E073CC_19379913_F83D.jpg)
后疫情时代旅游业自我救赎之路
王德刚(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
要用学术之长补产业之短,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转化学术成果。旅游业已进入微利时代,科技进步促发了旅游业内部——生产方式、供给方式、服务方式以及商业模式的自我革命,未来需要注意将旅游目的地向健康转型,推进旅游服务优化升级,政府也需针对疫情影响作出策略调整。
![13250614345853396](/__local/4/25/DD/5BB40F8C728C89068C41F95CF3B_C01FAA72_14175.jpg)
自然旅游中的审美体验
徐红罡(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如何审美在体验美好生活中非常重要。在自然场景中,游客基于自身感受产生对自然的愉悦心情,并获得放松的体验。但审美具备复杂性,需要总结多种自然审美模型,当审美转向自然时,感知和想象成为主导,通过科学故事和历史故事,达成审美欣赏。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345](/__local/6/83/3C/0C8A7668DFC95CAA8F4A022505D_FFA2F6ED_150EC.jpg)
国家形象,心理距离与文化认同
沉涵(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
国家形象、心理距离与文化认同叁者彼此关联,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形式,是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对特定文化的接纳和传播。游客更注重深层次与参与性高的旅游体验,文化遗产旅游崛起,能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而国家文化形象(即认知到情感)和意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形象是影响游客对任何特定目的地意向的关键因素。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339](/__local/3/D9/76/543A8D1BFB0D54EF51532A124CC_3A173454_13940.jpg)
美好生活从“?迌”开始
林璧属(麻花星空mv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
旅游最重要的是旅游者在与环境进行沟通交流和双向互动的同时,所获得的不同的环境感知。通过总结主客观的幸福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四点对旅游的重要认知:一、旅游是先知后游的活动;二、去哪旅游不重要,和谁更重要;叁、有人来就是有人来,没人来就是没人来;四、旅游畅爽体验的时限为一个月,旅游需求会再次产生。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331](/__local/A/23/53/B1D052C8330240CF0CCCAE07A7E_FE97A0A2_11B9E.jpg)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张凌云(《旅游学刊》执行主编)
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全范围的,需要兼顾旅游公司、旅游市场、旅游行业(产业)、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等相关利益方,并且遵循可持续发展、均衡性发展、稳健性发展、融合性发展四大原则。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点就在于推动全面可持续、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结构合理、优化公共服务、重视旅游者、促进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349](/__local/A/2C/21/30B93950649C73125DFC2E60507_B6E601D3_A8DE.jpg)
乡村旅游 共创主客美好生活
林德荣(麻花星空mv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教授)
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使城市人群精神空虚,想逃离;乡村人群物质满足低,离不开,乡村旅游由此产生。对于游客,乡村旅游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对于农民,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生活富裕,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乡村旅游是如何实现主客美好生活的。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424](/__local/D/02/FB/6248CB08393886FC3E02638F05A_395E5655_E6A3.jpg)
Play at life: 生活就是你的游乐场
郑天明(嘉义大学营销与旅游管理学系主任)
“起承转合”的概念可以用来解读玩在生活的意义:“起”意指玩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关键在于心态和乐趣;“承”一方面是要玩在工作,改变枯燥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是要玩在家庭,产生促进性兴趣;“转”意指玩在休闲,需要追求游憩专门化和认真性休闲;“合”意为以上要素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玩要融合在生活中,将工作、家庭和旅游融为一体。
![CSP_5585](/__local/9/A9/48/F4DCD68B77CDB655068C8539038_3C291DCD_12526.jpg)
台湾外岛旅游的美丽与哀愁——疫后澎湖旅游发展与发展新气象
吴政和(静宜大学观光事业学系教授)
澎湖旅游在疫情过程中的变化分为叁个阶段:疫情前,澎湖旅游面临着“做半年休半年”发展瓶颈;疫情中,当局开展抒困、复苏振兴和升级转型的叁部曲,开展降租、培训等活动;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安心旅游辅助政策、大型旅行社的行程推进,澎湖旅游实现报复性增长。澎湖地方特色更加得到深度发掘,未来离岛观光将开启新的一页。
![CSP_5595](/__local/5/A1/82/E2B52F48C142625186F77116627_87269D64_12E85.jpg)
掘金都市文博旅游
李忠(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强调掘金都市文博旅游,全球疫情蔓延将强烈改变全球旅游休闲方式的选择,“本地人游本地”将成文旅产业替代品。而都市文博旅游有口红效应,抗衰性强;高质量文化资源具备强大价值兑现能力;文化休闲结合产生庞大衍生消费。公司要立足自身资源特点,协同都市产业、细分客户需求、丰富消费场景,掘金都市文博旅游。
![微信图片_20201123215429](/__local/2/40/74/9B13CF1F149967AA8DB2832FE19_DC05DEFD_F37F.jpg)